IC卡作為用戶可隨身攜帶的安全設備和身份證明,已經在各個領域廣泛應用。2012年全球IC卡出貨量超過70億張,應用領域分為移動終端、金融銀行、交通票務、政府身份證護照、醫療社保、企業內部門禁消費( 辦公設備維護 )、零售店會員等。隨著IC卡應用越來越廣泛,人們對IC卡安全性更加重視,指紋識別技術由于其高安全特性,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對于IC卡高安全應用方面的需求,是否可以說指紋識別技術是IC卡發展的方向呢?
指紋識別技術不是新技術,它的應用也從十多年前在國內外開展( it外包 )。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指紋識別最廣泛的是駕校學員打卡、一些國家入境登記,這類應用的需求是必須充分確認用戶本人的現場身份,并且將指紋識別的數據保存在服務器或IC卡中,以備后續核對使用,同時這類應用將指紋識別帶來的識別過程時間長、一次識別率低的弊端作為非關鍵因素。
需要澄清,IC卡與指紋識別的關聯應用可分為兩類,一類是將指紋數據存儲在IC卡中,一類是將指紋信息與用戶IC卡認證數據關聯。前者是以上典型的駕校學員打卡、國家入境登記的應用,這類應用推廣較早,適用場景如上分析,有一定特殊性。后者舉例近期在互聯網媒體宣傳的指紋支付應用,是將消費者的指紋與用戶指定銀行IC卡賬戶進行綁定,消費者在合作商戶結賬時,只需按壓自己的指紋并輸入身份識別碼即可完成消費( 電腦維護 ),代替消費者包中的銀行卡或預付費消費卡(如雅高IC卡)。這類應用尚在起步階段,涉及的產業鏈包括指紋POS機、指紋識別系統、IC卡電子交易系統相關提供方,應用形式新穎,節省用戶攜帶IC卡的麻煩,并讓用戶更安全的消費。但這類應用也有著指紋識別帶來的特殊性,第一,指紋識別相關系統和POS設備需單獨開發和改造布放,都需要較高的成本;第二,國家監管政策尚不明朗,這種新型支付方式是否可被傳統的金融機構認可存在疑問;第三,指紋識別處理時間長,對于消費者和商家是否接受以及需求程度也是打個問號。
安全和便捷往往是矛盾的,從以上分析可了解到,高安全的指紋識別目前還不能適用要求快速便捷的一些IC卡應用領域,也由于指紋識別設備的高成本限制了其特殊的應用場景。若將來指紋識別技術經過優化,可低成本、快速便捷的使用,那么其應用場景將會更加廣泛。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