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廣網南京5月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《新聞晚高峰》報道,U盤、移動硬盤和手機存儲卡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不可缺少的幫手,大到重要資料,小到個人隱私,這些移動存儲設備一旦損壞或丟失,有可能帶來很多麻煩。
近日,記者在江蘇等地發現,已經刪除內容的U盤、硬盤和舊手機,只要花錢就能恢復數據。恢復數據的價格是隨意而定,并且很少有商家愿意簽訂保密協議,恢復的數據因此就成了不定時的“隱私炸彈”。
記者拿著一個已經壞掉的U盤來到江蘇淮安的一家電子市場,詢問了數十個從事數據恢復業務的商家后得知,恢復數據非常簡單,但價格要根據硬盤的損傷程度,以及數據的重要性來決定。
商家:最低350塊錢,要看你這個硬盤是怎么壞掉的,看里面是什么情況,根據難易程度。
在數據恢復過程中,很有可能會泄露隱私,按照相關規定,商家和消費者要通過簽訂保密協議的方式,來約束維修店和維修工的行為。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,很少有商家愿意簽訂這樣的協議。有商家的維修人員透露,簽訂保密協議的多為單位。一般情況下即使不簽協議,維修員也會為用戶保密。
商家:這個協議不好簽,(泄露隱私)這個你放心好了,我們不會的。在我這做的多了,有公安局的,有部隊的,都在我們家做。你既然說了保密,我們不可能給出去。
在記者的一再要求下,一些商家不情愿的同意簽訂協議,但與此同時也開始坐地起價。
面對可能恢復的數據和可能泄露的隱私,消費者應該如何保障自己的權利?江蘇道文律師事務所律師石廣表示,維修商家坐地起價和不簽保密協議的行為,都不符合相關法律的規定,如果發生隱私和信息泄露,商家要承擔責任。 此外,石廣建議,電腦數據是一種“虛擬財產”,對這方面的監管目前還存在法規空白,用戶平時一定要注意保存好數據,必要時可以多重備份。
石廣:如果沒有簽訂書面的保密協議,對于硬盤中的個人信息,比如聯系方式、住址等,商家也應該履行保密的義務,如果商家私自泄露,消費者可以按照民法通則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和規定,要求商家停止侵權的行為,并且賠償精神損失。
相關文章